人本化美术欣赏教学尝试

2019-08-20 15:10

摘自:《中国物理》

【内容提要】: 在学生重视文化学科,忽视美术学科的今天,本文就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在民主的、宽松的、合作的教学气氛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使学生涌起欣赏的欲望,引起审美的注意,切入审美的情感,燃起智慧的火把,感悟深沉的意蕴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 人本化、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前言

二十世纪 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实现自己的性向和潜能的倾向,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是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所以人有其积极的生命与生存态度。

二、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说,人们听音乐、观美术、看影视,并不是抱着要求在作品中得到深沉体验和领悟意蕴,而是以散心、放松的心态,无意识的从节奏、韵律、色彩、线条、体积、动作、表情等虚拟的情景中找些乐趣,唤起情感,缓解由实际生活带来的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负担,暂时排除苦恼、孤独、忧郁、沮丧、寂寞,从而获得愉快、轻松、欢乐的生理快感。

高中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100﹪的学生都喜欢上美术欣赏课;66﹪的学生是抱着放松、散心的心态上美术欣赏课的;34﹪的学生是带着体验领悟的审美心态上美术欣赏课的。从中可以看出:美术欣赏课是一门既没有大量的作业,又没有高考压力的“惬意课”。因此,所有学生都喜欢上美术欣赏课。他们寄望通过45分钟的美术欣赏课,释放由文化学习带来的紧张、压力和负担,在轻松、乐趣的环境中得到缓解、放松、快感和愉悦。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差异很大。难怪有的老师常常抱怨:美术欣赏课是小三门,学生一点儿也不重视,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趣味索然、学习气氛沉闷,缺少本该有的那种生气和活力。有的老师抱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学生辜负了老师的辛勤劳动。要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关键是教师在备课中是否研究了学生?在教学中是否重视了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人本主义出发,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优秀的授课技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使学生涌起欣赏的欲望,引起审美的注意,切入审美的情感,燃起智慧的火把,感悟深沉的意蕴。

三、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初审稿)与 1~9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新课标)的比较:

1~9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新课标):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初审稿):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缺乏时代性。一是缺乏提倡人文素养与美术欣赏能力的综合发展。二是缺乏提倡美术欣赏与生活、情感、文化和科学的联系性。三是缺乏提倡美术欣赏中学生的探索、参与、感受和创造。美术欣赏教学目的使学生具有艺术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审美和思辨的能力,成为艺术领域的欣赏者、探索者。培养成终身乐于参与艺术活动的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人。因此,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以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必要。

四、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体验、悟解的一种活动,即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审美创造活动。美术欣赏中观照、体验、悟解是相互交融统一的。美术欣赏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直觉、感觉、感受、感情等相互交融,引导学生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作心去触,使看不见的、听不见的、触不到的变成为看得见、听得见、触得着的想象与创造的境界,进而为主动地、自主地去实践、探索、发现喜悦,以多元观点建立多种表达方式。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以学生为中心,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民主的、宽松的、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平台,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

(一)、回归生活的欣赏教学策略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尽管它反映形象也是客观现实的,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面对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学生在欣赏时的差异性比较大。原因是:第一,美术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瞬间”的情景,作者难以表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学生也难以解读作品的内涵。第二,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是作者对客观现实一顷刻中最清楚的理解,无法表现完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学生也一时无法与作者的理想观念沟通。第三,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会产生多元的解读。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美术家将头脑中由生活得来的意象,通过线条、色彩、形体和构图呈现出来的可视图形。意象是美术家的情感、意绪、意念的印记,是对客观世界的提炼、概括的艺术处理,是对事物的认识、选择、审美评价,是思想、感情,并按其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形象。在欣赏感知象的同时,根据艺术作品中的特定形象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积极地调动感情因素,还原或者填补艺术家所见所感,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去体验意象之美。当学生一旦了解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时,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即刻激发,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析和阐述。因此,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以学生为欣赏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范例一

课程类别:欣赏探索创新

课程主题:《民族魂》

教学目标:通过现实老人的照片与《父亲》作品的比较,揭开作品的模糊层面,提高学生对“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通过 Internet网的信息搜索,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一步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上去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通过Internet网的信息搜索,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形式法则,从中了解我国乡土现实主义的崛起。

课程精神:把欣赏权还给学生,以 Internet网的丰富信息,引发学生多元观点,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创新的能力,分享巨大作品的艺术之美。

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乡土现实主义形式法则

教学流程(简):

1、放现实生活中《老人》的照片。

①你对照片上这位衣着朴素、满脸皱纹、门牙稀落的老人有何感想?

②你如何用绘画形式把这位老人表现出来?说明理由。

2、学生口头回答。

3、播放美术作品《父亲》。

①请你从 Internet网上搜索罗中立创作《父亲》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创作《父亲》的意图。请你把《父亲》的作品缩小一点,感觉又是怎样?从艺术特征、艺术价值、美学意义角度出发,搜索作品的形式法则的信息。

②常言道:“无私的母爱,无言的父爱”,为什么《父亲》相比之下来得更含蓄、表达得更内敛?

③为什么说《父亲》是我们整个民族在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④为什么说《父亲》标志着中国乡土现实主义的出现?

4、学生分组,个人搜索信息,共同分析、处理信息,形成新的信息。

当现实中老人的照片放映出来时,学生发出怜悯之声,即刻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之中。而如何表现老人的形象这一问题,确实把学生难倒了。当墙上放映出高 3米、宽2米的巨幅作品《父亲》时,学生发出“哇----,这么大!这么逼真!”的赞叹声,一瞬间,学生便获得了《父亲》的美感,达到心灵的愉快和美的享受。通过搜索信息,学生把老人的照片与《父亲》、历史背景、形式技法等信息勾通联结成一个整体,触发出“画出了农民的悲欢、喜怒、爱憎、生死,画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饱经忧患,画出了农民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和奋斗精神,画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二)、驾驭信息的欣赏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涉及的资源形态为文字和图像,文字信息有作者生平、相关轶闻、流派沿革、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作品价值、美学意义、作品遭遇、收藏轶事、社会影响、时代反应等。如此广的信息,只有 Internet网才能提供。只有如此广的信息,才能使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相关信息沟通联结成一个整体。只有如此广的信息,才能形成以动态的自学、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形成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教与学之间,交叉参与活动的自由空间。只有如此广的信息,才能使单纯的美术欣赏构成为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地域有机联系的欣赏。只有如此广的信息,才能更深地把握作品的实质。Internet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Internet信息,可以构建个别和协作式学习氛围;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可以学生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可以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使学生通过局域网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可以使学生相互间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与主体的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范例二

课程类别:欣赏探索创新

课程主题:《温馨的家》

教学目标:利用 Internet搜索相关的信息,去除冗杂信息,提取意义信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BBS形式,运用艺术分析和艺术描述的方法,对作品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多元观点,创设一个自己心中理想的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精神:引发学生多元观点,为学生搭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创新的能力,分享室内设计的艺术之美。

艺术语言:环境与心理空间的意境创造

教学流程(简):

1、播放媒体《阅读阳光》,以光照为引线,介绍光照在环境、色调、心理上的影响。

①你对上述的观点是否同意?解释。

②请用生活中的室内装饰,进一步阐述光照与个性的关系。

2、搜索信息,BBS交流。

3、媒体《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以春为引线,介绍空间的组织和柔化,空间的意境创造。

①你认为还有比上述图片中介绍的空间的组织和柔化更有意境创造的方法?例举。

②上述的室内装饰与中国古代的室内装饰是否有联系?请说明。

4、学生分组搜索信息、讨论,口头回答问题。

5、播放媒体《奇妙的深蓝色》。

①颜色心理学家认为,完全使用蓝色会导致忧郁。你看了图片以后,赞同这种看法?为什么?

②红、黄、蓝、白,都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请你选择一种或几种颜色,创造出适合你自己个性的房间?以个性相相似的五位同学组成一组,结合 Internet信息,用文字回答问题。

2.学生分组,个人搜索信息,共同分析、处理信息,形成新的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深厚,积极参与教学,运用丰富的信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对信息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因此,驾驭信息欣赏是培养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参与、感受和创造的有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

五、高中人本化美术欣赏的教学的特点

1、“好奇是知识的萌芽”。人本化美术欣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欣赏。因此,研究教学的同时必须先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而研究学生的同时也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因此,教学内容要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在极短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2、合作互动的活动性。Internet是支撑学生学习的平台,信息的搜索、处理、整合,形成新的信息是一个互动的合作关系。是一个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民主的、宽松的、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教学形成多向交流多重色彩,充分开发与利用了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教学,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性负担。

3、缩短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寻找作品与客观现实有联系为突破口,揭开作品的模糊层面,有助于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审美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元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